|我是誰|我的最愛|一些照片|好文章|生活知訊|討論留言板|寫信給我|首頁|

周美青:照顧長輩,是我們的責任 (本區共瀏覽次)

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53218&page=1

  周美青:照顧長輩,是我們的責任
2013-10 天下雜誌出版 作者:周美青

周美青:照顧長輩,是我們的責任
當你對爸媽說,今晚我不回家吃飯、下個月我再回去看你時,他們正不停地老下去。無論現在他們多有活力,仍難逃老、病、死的劇本, 你為心底時而閃過的那一天,做好準備了嗎?《牽爸媽的手,自在到老的待辦事項》推薦序:
圓滿的人生下半場!《牽爸媽的手,自在到老的待辦事項》
台灣自1993年起邁入高齡化社會,依內政部的資料,截至去(2012)年底,台灣65歲以上老人比率為11.2%,如果老化趨勢不變,到2017年,老人人口將達14%,至2025年,老人人口將高達20%,也就是說,我們再四、五年後,即進入高齡社會,十二年後,更邁入超高齡社會。

人愈來愈長壽,老人愈來愈多,但不論外表再怎樣醫美拉皮,大腦、關節或五臟六腑,卻無法青春永駐。那麼,關於高齡長者的服務、身心照顧,甚至如何善終,就有其嚴肅以對的必要。

有鑑於此,財團法人中國國際商業銀行文教基金會與《康健雜誌》合作,出版《牽爸媽的手──自在到老的待辦事項》一書,希望以「健老與善終」為經緯,建立讀者正確與完善的「健康老化與預立醫療自主計畫」的觀念,讓自己或家中長輩及早認識老化、學習貼心照護及與慢性病共處、學習準備死亡、最後能預約一個人道且尊嚴的告別,完成老有所安的心願。

生、老、病、死是人生必經的道路,但是我們一向只注重生,少談老、病,「死」更是忌諱。

每一個老人都曾年輕過,他們對家庭、社會都有過付出與貢獻,無奈人老了,以前種種譬如昨日死,過去的努力與付出一筆勾銷,一旦被視為不事生產,難免就惹人嫌,尤其是老而失智或失能者。據統計台灣有九成的老人有慢性或重大疾病,每一百位老人,就有五位罹患失智症。

照顧長輩的責任,可以說是我們這批戰後嬰兒潮世代的四、五年級生,近年來最大的重擔。

即使這幾年大家對於失智或失能者的關注與了解已逐漸增多,但對於預防、早期偵測、延緩惡化等相關資訊仍有不足;對於失智或失能長者的照顧,不論是尋求外勞或機構的協助,或居家設備、生活安排、照護心態及技巧,《牽爸媽的手──自在到老的待辦事項》都提供了許多國內外的實例、醫護專家的意見,告訴我們該注意父母那些身體警訊(有些看似微不足道,但其實事關重大)、可能的風險,特別是各種實用指南,是為人子女者很好的參考。

拜醫療科技之賜,現代人的壽命可以一直延長,但正如書中所說,其實往往延長的是「死亡」,並非「生命」。醫生以救人為職志,但耗費大量醫療資源,救回來的究竟是怎樣的一個「人」?這個人是否會有基本的生活品質與尊嚴?在關鍵時刻,究竟是以好死不如賴活為優先?還是以減輕親人痛苦、一路好走為優先?這些以前不敢有人質疑,但近來漸受關注的問題,是本書第三個重點。

如何啟齒和父母談善終,確實是個難題,本書提供了幾個實例,幾位長者的生命格局,讓人欽佩。其實我們父母那一輩,前半生多半顛沛流離,一生克勤克儉,看盡悲歡離合,他們也許比我們想像的睿智豁達許多。

了解父母的意願,幫父母預立醫療自主計畫,讓他們享有替自己決定善終的權利,讓他們保有具品質、有尊嚴的晚年,最終能安詳的告別人世,應該也算是新孝道吧。本書對於生命末期,如何和醫療團隊溝通?該做那些治療?有那些安寧緩和醫療資源可用等問題,都有詳盡的介紹,都可以幫助父母做決定。

本書雖然著眼於如何照顧父母的晚年,但是我們這批戰後「嬰兒潮」年代所出生的「嬰兒」,轉眼也將邁入初老一族,我們替自己的老老之年(85歲以上)規畫好了嗎?希望在哪裡安養頤年?如何預防長期臥床?有沒有想過如果自己日後失智或失能時,希望得到什麼樣的照顧?希望怎樣的謝幕告別?

這本書應該也是替我們自己規畫的參考。盡心照顧父母,好好照顧自己,從這本書開始。

圓滿的人生下半場!更多內容請見《牽爸媽的手,自在到老的待辦事項》



開始留言:(注意!!!留言請勿超過300字)

言者: 性別: 年齡: 星座: 地區: 心情:

 

連結: 密碼:       


分享funP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plurktwitter

這是本區第10篇貼文  貼文時間: 2014年3月5日星期三 23時29分42秒   小編:MagicLin in 新竹市 歡喜貼文

最新更新頁面 上一層 上一篇 下一篇 回到本頁頂端 

|我是誰|我的最愛|一些照片|好文章|生活知訊|討論留言板|寫信給我|首頁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