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我是誰|我的最愛|一些照片|好文章|生活知訊|討論留言板|寫信給我|首頁|

功夫書摘: 堆高自我身價的6個態度 + 如何建立績效評估制度DM (本區共瀏覽次)


資料來源:

功夫   
文章分享(230)--功夫書摘: 堆高自我身價的6個態度 + 如何建立績效評估制度DM

許多人讀了大半輩子的書,從不曾想過:
「知識」是什麼?
「常識」又是什麼?
「學問」是什麼?
「做學問」是在做什麼?
「資訊」是什麼?
「知識」跟「資訊」有什麼不同?
「資料」又是什麼?

知識是學問、學習後所知道的事理。所謂學問,學問,要學就要問。在學習的過程中,培養問對問題的能力,可以闢出一條正確的道路。


前言/作者序

學習力就是成長力
出生於16世紀,距今已五百年的英國政治家、哲學家兼文學家培根(Francis Bacon)曾說:「知識就是力量。」(Knowledge is power)五百年後科技進步的今天,這句至理名言,仍舊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量。可見真理不因時間推移而有所減損。正確的觀念,愈發因為時間的粹鍊而百鍊成金。

許多人讀了大半輩子的書,從不曾想過:

「知識」是什麼?
「常識」又是什麼?
「學問」是什麼?
「做學問」是在做什麼?
「資訊」是什麼?
「知識」跟「資訊」有什麼不同?
「資料」又是什麼?

知識是學問、學習後所知道的事理。所謂學問,學問,要學就要問。在學習的過程中,培養問對問題的能力,可以闢出一條正確的道路。

「常識」指的是一般人所應具備,而且能瞭解的知識。
「學問」是求學所得的知識。
「做學問」是指研究、治理學問。
「資訊」泛指一般的資料和訊息。
「資料」是可供參考或研究的材料。

自從大眾媒體崛起,人類的生活再也難以迴避媒體傳播所帶來的影響。

資訊爆炸,倚賴資訊維生的工作者,一度掉入資訊恐慌的侵擾。

但是科技進步的輪軸,並不因人們的不適應而稍事停頓。

要跟得上現今快速變遷的時代,唯有不斷的學習再學習,充電再充電,努力再努力,才能表現出與眾不同的個人特質。
但是目前台灣的社會現象,卻與這班潮流恰恰反其道而行。許多學生自學校畢業後,學習的態度就完全「崩盤」了,畢業等同於不用再讀書。這是一個不得不令人焦慮的社會現象。

綜觀「台灣奇蹟」,是過去嬰兒潮世代(現在45至55歲的人)努力打拼所呈現的結果,當時流行所謂的「文藝青年」,在那個資訊匱乏的年代,年輕人多少還都喜歡讀點書,寫點東西。反觀現在,一年自動讀上十本好書的人,可能鳳毛麟角。

《功夫--堆高自我身價的6個態度》一書,肯定不是針對只求眼前績效,不曉扎根踏實重要的上班族所編印。本書中所精選的個案,歷歷皆是擁有個人風格,善於自我投資、剔勵成長的成功人士的生動故事與經歷。

如果你也是一個自我期許很高,但是在學校的學習階段,並沒有培育出個人學習成長模式的上班族,認真讀完這本書,將可以最小的投資,得到最大的回報。

其實,上天給每個人一把成功之鑰,只是這把鑰匙在交給每個人的時候,是沒有任何刻痕的,在成長的過程中,任由每個人去琢磨。哪一天琢磨成功,就可以開啟成功的大門,琢磨的方法因人而異,但是總合成功人士的經驗,琢磨還是有技巧有訣竅的,以下是我個人的經驗,跟讀者分享。

1. 在我個人的工作歷程中,體會到邁向成功是有方法的。

「成功」與否只是個人對事物的目標設定,並不是旁人的評價。

自己設定的目標達成了,就是成功。我們一生不斷在設定目標,也不斷在達成目標。

在不斷往上攀升的過程中,需要以努力作為動力。任何事情只要盡力去做,都有可能。

現在七、八年級剛入社會的年輕人,跟四、五年級生最大的不同,是成長環境不同、思考模式不同、價值取向不同、對自的我期許不同,自然對生命所懷抱的理想也大相逕庭。

當整個世界的趨勢邁向「知識經濟」,知識的運用就成為進步與決勝的關鍵。

知識的取得無非靠閱聽,有了知識可以轉換成對事物的判斷力;有了判斷力可以知道以往學習的不足,而衍生出學習力;有了學習力會滋長一種生命力;有了生命力可以外顯為執行力;有了執行力,才有所謂的競爭力;有了競爭力則積蘊為成長力;有了成長力再良性循環回饋為知識力。這是我個人認為面對時代進步所需要的線性回饋方程式。

2. 在工作中不斷吸收新知,比加強專業技能還更重要。

在甲骨文的團隊中,我帶領大家積極讀書,吸收知識,消化知識,化知識為自己的養分。每個月我會從美國《哈佛商業評論》(HARVARD BUSSINESS REVIEW)中或美國最新的暢銷書中,選取比較重要的書目來導讀。培養大家一邊工作一邊持續讀書的習慣。

作為一位CEO,我覺得現階段企業所要關注的,已經不單單是「降低成本」這一件事,降低成本是競爭中的最基本條件。企業必須要有能量發展出「創新力」,才能與別的企業產生「差異化」,有了創新力之後加強產品「品質的優勢」,自然能強化「客戶的滿意度」。企業的營運才能在一片不景氣的環境中開拓出一條自己的路。

「自我投資」不是一天兩天即興做做就好的,自我投資需要自我覺省,覺醒人與時代的相互呼應,覺醒自我投資最終將回歸於自己。「自我投資」是一堂學校沒開的課,但是整個學習的過程就是一種自我投資,學會主動學習,學會自發性學習,就取得自我投資這門課的通關密碼。

3. 成功的人都有﹁蹲馬步﹂的經驗。

早期我在IBM體系,並不是所謂的「正規軍」,「正規軍」指的是具有電腦背景的人才,相形之下,國貿出身的背景就顯得吃虧,既不被看好潛力,相對的吃的苦也比別人多,能夠竄得很快,是因為先前的扎馬步工夫比別人久,比別人深。

當我接到一件新的工作或任務時,一定會先理出一個頭緒,找出可行的方法,而不是慌慌忙忙地像個「盲劍客」拿著劍到處揮舞。

4. 良師益友對一個企圖成功的人相當重要

「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」確實不假。
在我初入職場的時候,曾經遇到一位啟蒙良師--IBM人事部經理魯為幹,魯經理的心思極為細膩,做事的方法總是力求完美,對人也很寬容,不會當面指責別人的錯誤,語氣總是很委婉:「你認為這樣做會不會更好?」一般人以為,一旦太過講究細節,一頭鑽進去,恐怕會忘掉大原則,甚至看小不看大,忘了最初的目的。魯經理不是,大原則、小細節他都沒忽略,在我眼中,一直認為魯為幹是一個很成功的人,也給了我相當多的啟示,並了解到做一位具有執行力的CEO,要懂得細節,要懂得問問題,而且要切中要害,說穿了,最好具備「黑手」的經驗。

5. 和自己的上司進行溝通,對自己的職業成長非常重要。

我在大學時就養成了經常去敲教授房門的習慣,進入IBM後,我就經常去敲老闆的門,經常詢問我的老闆我在工作中的表現如何,存在哪些問題,請老闆詳細地說出來。一項工作結束後,我也會去敲老闆的門,請老闆給我新的任務,讓老闆隨時了解我的進度,看到我的進步,交付更多的工作給我做。

除了敲老闆的門,我還常常敲其他高層主管和業績優秀同事的門。我常常問他們「如何才能做到你現在的位置?」「你認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?」「是否可以分享三件事?」從中學習他們的成功經驗。

敲門不僅是要向老闆請教經驗,還是向老闆表明自己職業意向的好機會。我初進IBM時,就敲我們老闆的門:「如果有主管的空缺,請你一定要告訴我。」在IBM工作了15年後,我已經坐上了協理的職位,我又問我的頂頭上司:「彼得,你老實告訴我,我到底有沒有爬到金字塔尖端的機會?大概還有幾年?」當我得到了否定的答案後,馬上明確了我必須跳出IBM尋求更大發展空間的念頭,因此我才能抓住機會,從硬體行業轉入軟體行業,當上甲骨文公司臺灣地區的總經理。

當然,敲老闆的門也要講求藝術,不能莽撞冒失。一定要注意三個方面:第一、尊敬老闆;第二、談事實;第三、語調一定要低。

這些年來我還從高希均高教授身上學到許多豐富的課題,例如像「成長力」對一個企業體的重要性。

人各有志,《功夫》是值得大家讀的好書,期望讀者在閱讀完本書後,能有與以往截然不同的領略,走上成功的第一步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目錄

緣起 半世紀的好友  王文靜
導讀 學習力就是成長力  李紹唐
第一章 創造格局--奠下勝出職場的基座

三大方法拉大格局

方法一:找對大公司
方法二:找對師父
方法三:把自己當老闆

自我打造職場身價

打底第一式:找更難的挑戰練功夫
打底第二式:想辦法縮短學習期
打底第三式:改變負面經驗的態度藥丸
最後一式:別當溫水裡的青蛙

第二章 擁有熱情--全球200大企業領導人的第一特質
第三章 掌握知識--決勝20%的關鍵
第四章 尋覓良師--站在巨人的肩膀貼近成功
第五章 運用EQ--把情緒當資源使用
第六章 勇於作秀--秀出自己,用力溝通

結語 六項職能勝出職場  林文政











書摘1: 自我打造職場身價

踏入職場的第一步,並非人人都有機會立刻進入企業與品牌形象俱佳、重視人才、教育訓練制度完善的大公司。但是,起頭不夠好,難道就沒有翻身的機會嗎?英雄不怕出身低,靠著正確的態度和方法,還是可以改變自己的職場DNA。

打底第一式:找更難的挑戰練功夫

1984年夏天,104人力銀行董事長楊基寬自成大外文系畢業,想走貿易的他因為沒有專業知識,求職時到處碰壁,最後,竟然找到一家只有8人的小貿易商,擔任搬運工。

在台北建國南北路橋下,艷陽天,他揮著汗把貨物搬上貨櫃內,心裡想的卻是下班後,要把握機會向辦公室同事請教押匯等知識,因為他什麼也不懂,所以還要從認識塑膠袋的材質開始。他白天搬貨,晚上學習,基於想創業的心,他更把自己設定成老闆,用老闆的格局思考。因此,當別的工人只想著把貨物放進貨櫃時,楊基寬卻會想到如何在固定空間裡,塞滿最多的貨物,甚至拿尺來量。「用老闆角度想了二十幾年,不當老闆也難。」他幽默地說。

而由於他很快搞懂了貿易,便將積蓄全買了電腦,還去學電腦,終於有機會進入當時與宏碁、神通並列國內三大電腦公司的佳佳電腦,負責國外業務事宜。

見識過馥園董事長楊淑貞操著英語接待新加坡總理李光耀、俄國總統戈巴契夫、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,你很難相信,她只有小學畢業。

民國67年,楊淑貞在南京東路上知名的國鼎川菜館當總機小姐,那時候她不僅把分內的工作做到極致,每天下午她更是不午休,義務幫跑去西門町玩樂的同事,代班接聽晚上的訂席電話,努力學習接待。雖然只是負責接聽電話,她細心的服務態度,卻也令顧客印象深刻。半年後,老闆便將她七級跳升為經理,更進一步直接面對顧客,造就她後來獨立開店的人脈。
如今,這位當年的總機小姐,擁有三億元打造的明代庭園餐廳,每年的營業額達到一億元,也擁有服務第一流客人的真工夫。

在不好的職位、公司,修煉的秘訣之一,就是比別人承擔多一點責任,「你比別人多八個狀況在處理,很快就能看到自己的突破點。」楊基寬指出,在最爛的環境中有時候反而能獲得最多的刺激與成長。

打底第二式:想辦法縮短學習期

遠雄集團總裁趙藤雄,從苗栗省中畢業後,第一份工作只能在家附近跟隨一位魏師傅學建築、當泥水工,不過他一點也不自怨自艾,努力學砌磚、木工,連中午休息時間都放棄,自己一個人在大太陽底下,只是一直研究師傅的做工精細之處,再試著自己多做幾回、多砌幾排磚。

退伍後,趙藤雄來到台北建築工地打拚,由於學藝的深厚基礎,做事態度又極為認真,一般人三年六個月才能「出師」,他卻能三級跳,15天就從小工升格為師傅,一個月後升為工頭,45天後就有人找他當承包商。

「或許你的同學進了大公司,但是如果你能縮短學習期,很快就可以和他們並駕齊驅!」趙藤雄有感而發地指出。

打底第三式:改變負面經驗的態度藥丸

不過,對於每個已經輸在起跑線的人而言,積極正面的態度,更是翻身的關鍵。「只有爛職員,沒有爛公司!」楊淑貞能從總機小姐變成餐廳老闆,源自於她只做must be而不是to be(空想)的事情。
只有高中學歷的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,退伍後整整有六個月找不到工作,在同學介紹下,進入剛打入台灣市場的美國運通當﹁小弟﹂,負責送公文、甚至得幫引進他的同學清字紙簍、洗茶杯。

但嚴長壽決定不要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,不穿牛仔褲和球鞋,而是當個穿西裝打領帶的小弟。有天下午五點,他照例收拾同事的字紙簍時,突然想到,假如必須要從人家喜歡的、正在做的事情去學習,大概沒有機會。他體會到「垃圾桶哲學」,就是從人家不喜歡做的事情學起,因為只要有機會去做,就是一種學習。

思考轉了彎,嚴長壽完全能夠接受原來不想做的事情。他曾經替同事撥過一支兩、三個小時都打不通的電話,也曾經替一大疊五百張傳票蓋章,不久便漸漸贏得上司賞識,八年半從小弟一路升遷為美國運通總經理。

最後一式:別當溫水裡的青蛙

不過,台灣IBM總經理許朱勝也建議,在不好的公司,可以練身體,但不要練久;因為在不好的小公司裡,久了之後,價值觀會積非成是,而不自知。「不要像青蛙,在溫水裡待久了,熟悉越來越高的溫度後,連自己快被煮熟了都不知道!」他說。

所以,如果不能改變公司的文化,練完身體還是趕快走人。





書摘2: 自發性的熱情

把別人瞧不起的卑微變尊貴

位於台北敦化南路大陸工程剛剛完工的新辦公樓,電梯直上22樓,推開玻璃門,總機小姐陳美燕剛好坐在進門第一個位子。就像一般上班族,陳美燕桌上有一部電腦和一支多功能電話,除了中午1小時的休息,她每天除了接電話、還是接電話。從18歲的豆蔻年華開始,一直到嫁作人婦、成為母親,到現在,她已經有個10歲的孫子,整整40個年頭。

民國41年,23歲的小夥子,在台北市延平北路騎樓下,每天蹲坐在一張親手釘製的小凳子,為人擦皮鞋。羅水木每天面對皮鞋上的灰塵、鞋油的黑炭,還要12小時呼吸著距離地面不到30公分的污穢空氣。擦皮鞋的日子,他過了14年,一天比一天有勁。

聞名全台的總機小姐
殷琪經常在公開場合讚美她

總機小姐的工作怎麼會有成就感?這位奶奶級的總機小姐,收起笑臉說:「我和別人不一樣,我很用心!」18歲就進入台塑擔任總機,陳美燕到現在還是謹記著,只要電話鈴聲響,絕對要在三響之前接起來。而且只要跟陳美燕說過一次話後,她就能記得你是誰,每每令電話那頭的人驚訝不已。不僅如此,陳美燕認為在最短時間轉接正確分機是她的本分,沒有電話的空檔,陳美燕不會用來修指甲或照鏡子,她反覆默背每個人的分機號碼,絕不會讓客人在電話線上等。

站在公司的第一線,受到騷擾、責罵都是免不了。過去大陸工程股價掉下來的時候,會有一些投資人打電話進來,不分青紅皂白就罵人;也有些因為找不到想找的人,就責怪陳美燕,「我就當自己是出氣筒,等他發洩過就好了,也幫公司省了一個困擾。」陳美燕從來沒有惡言相向,即使對方罵得再過分,她頂多就是掛掉電話後發發牢騷。

陳美燕的工作和公司核心的經營利益毫無關係,但她的敬業態度贏得許多人讚賞。大陸工程總經理殷琪更是經常在公開演講時提起她,陳美燕也成為全台灣知名度最高的總機。

心理學家張怡筠指出,做基層工作的人必須學會重新定義工作的價值,也就是「我的存在對別人產生什麼樣的貢獻」。尤其是服務業,如果能夠轉換工作的意義,就能對工作產生動力和熱情。而陳美燕一天要接上百通電話,如果沒有熱情,穿白襯衫的擦鞋匠

當初堅持擦三遍才有今天

民國41年,羅水木和同鄉阿榮為了賺錢,親手釘製了鞋箱、凳子,窩在延平北路騎樓下擦皮鞋為生。在羅水木的經驗中,一雙鞋一定要擦三遍才會發亮,而且能維持三天以上,因此無論如何都堅持擦三遍的原則。但是阿榮卻不肯花這個工,每次都只擦兩遍就完工。久而久之,客人比較兩個人擦的鞋子,寧可排隊等身材瘦小的「阿瘦仔」羅水木,也不要找擦得比較快的阿榮。只有國小二年級學歷的羅水木說:「如果沒有當初堅持擦三遍,我不會有今天!」

羅水木的擦鞋三步驟一點都不馬虎:先把布捲在食指上,第一次沾30%的油,用刷子把油刷均勻;第二次沾20%的油,以同樣的程序擦;第三次則用10%的油,手勁逐漸放輕,一直擦到發金。而羅水木最炫的一招,就是在擦完鞋子之後,用布條在鞋面上用力拍打「啪、啪、啪」,光是這三下,不但讓鞋面光亮,更因為表演這一手讓客人開心極了。後來羅水木看到藥房賣棉花,他更進一步買來研究,試試看是否會比內衣布好用。結果竟然被他試出來,用棉花只要12分鐘就能擦亮,不但比用布擦還要快上三分鐘,而且更金亮。
雖然只是擦鞋匠,但羅水木堅持穿著整齊的白襯衫和西裝褲工作,後期甚至穿上西裝出去收鞋。

有一天,羅水木注意到洗衣店都是到家裡收衣服,而且許多主顧客經常因為忙碌幾個月才來擦一次鞋,於是羅水木在腳踏車後面裝了一個大鐵箱,開始了到府收送的服務。

羅水木的客戶包括銀行、一般店頭、公司的職員、甚至是酒家,他用一本黃色小簿子詳細記下每位客人應該擦鞋的時間,還自備拖鞋給客人代步。為了一雙兩塊錢的鞋,羅水木必須跑四趟,而且他為了不失禮,收鞋一定西裝筆挺,如果不是手上提著收鞋箱,別人看不出他其實是個擦鞋郎,也因為羅水木對自己工作的這份尊重,從來沒有人因此鄙視他。

終於在擦了14年的鞋子後,羅水木成立皮鞋公司,從彎腰擦鞋的「阿瘦仔」變成阿瘦皮鞋的董事長。誠如他的老顧客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所說,真誠的關心與照顧他人,堅持把工作做到最好,才是羅水木成功的秘訣。




開始留言:(注意!!!留言請勿超過300字)

言者: 性別: 年齡: 星座: 地區: 心情:

 

連結: 密碼:       


分享funP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plurktwitter

這是本區第20篇貼文  貼文時間: 2014年6月30日星期一 17時29分35秒   小編:MagicLin in 新竹市 歡喜貼文

最新更新頁面 上一層 上一篇 下一篇 回到本頁頂端 

|我是誰|我的最愛|一些照片|好文章|生活知訊|討論留言板|寫信給我|首頁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