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我是誰|我的最愛|一些照片|好文章|生活知訊|討論留言板|寫信給我|首頁|

托利得定理 (本區共瀏覽次)


資料來源:http://wiki.mbalib.com/zh-tw/%E6%89%98%E5%88%A9%E5%BE%97%E5%AE%9A%E7%90%86

  托利得定理
目錄
[隱藏]
1 托利得定理[1]
2 一心二用的傑出人才[2]
3 寓言:楚王脫帽
4 故事:宋太宗裝醉
5 點評
6 參考文獻
[編輯]
托利得定理[1]
托利得定理由法國社會心理學家H·M·托利得提出。

  “測驗一個人的智力是否屬於上乘,只看腦子裡能否同時容納兩種相反的思想而無礙於其處世行事。”

  托利得所說的“腦子裡能否同時容納兩種相反的思想,而無礙於其處世行事”,是講面對同一個問題或事物時,要同時關註其兩面。也就是說,要能容納不同的意見或見解。廣泛征求意見,是領導者在做出決策前的必要工作,因為只有這樣,才能保證決策的準確性。廣泛征求意見最主要的是態度,包括言者無罪、廣開言路、從諫如流和善於納諫等,如下:

  “言者無罪”,是領導者能夠聽到不同意見的制度保證。群眾敢言,領導者才能聽到不同意見。而要做到這一點,就必須允許下級發表自己的意見,特別是允許發表不同意見,讓“言者無罪,聞者足戒”的原則制度化。

  “廣開言路”,是領導者能夠聽到不同意見的渠道保證。俗話說“無道不修道,必定四處繞。”行路如此,言論亦如此。在一般情況下,群眾對領導的工作,總會有話要說,無處可說時,就難免牢騷遍地,小道消息盛行。要改變這一不良局面,就必須廣開言路,使群眾和領導之間的言路更加暢通。

  “從諫如流”,是領導者能夠聽到不同意見的人格保證。“聞過則喜”,不僅反映了領導者對不同意見尤其是批評意見的態度,更反映了領導者的胸懷。領導者的正確態度和寬闊胸懷來自對工作和事業的高度責任感,有了這樣的人格修養,領導者才能聽得到、聽得進不同意見。

  “善於納諫”,是領導者能夠聽到不同意見的素質保證。下級和群眾的意見往往紛繁雜亂,領導者必須善於綜合、識別和抉擇,以便去偽存真,使合理化建議成為領導決策和工作的有益鏡鑒。“善於納諫”,有賴於領導者綜合素質的提高。這種素質的提高,會使領導者更好更多地聽到好的意見,改進自己的工作。

[編輯]
一心二用的傑出人才[2]
  本傑明·富蘭克林——18世紀美國最偉大的科學家、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。他的父親原是英國漆匠,當時以製造蠟燭和肥皂為業,生有10個孩子,富蘭克林排行第八。富蘭克林8歲入學讀書,雖然學習成績優異,但由於他家中孩子太多,父親的收入無法負擔他讀書的費用。所以,他到10歲時就離開了學校,回家幫父親做蠟燭。富蘭克林一生只在學校讀了這兩年書。12歲時,他到哥哥詹姆士經營的小印刷所當學徒,自此他當了近10年的印刷工人,但他的學習從未間斷過,他從伙食費中省下錢來買書。同時,利用工作之便,他結識了幾家書店的學徒,將書店的書在晚間偷偷地借來,通宵達旦地閱讀,第二天清晨便歸還。他閱讀的範圍很廣,從自然科學、技術方面的通俗讀物到著名科學家的論文以及名作家的作品。

  就是在當學徒的這段時間里,富蘭克林把在學校曾兩度考試不及格的算術學了一遍,又讀了賽勒和舍爾梅的關於航海的書,從這些航海的書里,他接觸到了幾何學知識。他還讀了洛克的《人類的悟性》和波爾洛亞爾派作者們寫的《思維的藝術》。富蘭克林的學習日漸深入。

  1723年富蘭克林離開了波士頓,到費城的基未爾印刷所和英國倫敦的帕爾未和瓦茨印刷廠當工人。1726年秋,富蘭克林回到費城,這時他已掌握了精湛的印刷技術,開始獨立經營印刷所,印刷和發行《賓夕法尼亞報》,並出版了《可憐的李查曆書》,當時被譯成12種文字,銷行於歐美各國。1727年秋,他和幾個青年在費城創辦了“共讀社”,組織了小型圖書館,幫助工人、手工業者和小職員進行自學,每星期五晚上,論討有關哲學、政治和自然科學等問題。這時富蘭克林還不到30歲,通過刻苦自修,已經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學者和啟蒙思想家,在北美的聲譽日益提高。在富蘭克林的領導下,“共讀社”幾乎存在了40年之久,後來發展為美國哲學會,成為美國科學思想的中心。

  1736年,富蘭克林當選為賓夕法尼亞州議會秘書。1737年,任費城副郵務長。雖然工作越來越繁重,可是富蘭克林每天仍然堅持學習。為了進一步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,他孜孜不倦地學習外國語,先後掌握了法文、義大利文、西班牙文及拉丁文。他廣泛地接受了世界科學文化的先進成果,為自己的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“一心二用”越來越重要,企業的發展壯大中,重要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,常常讓人忙到分身之術,這時那些可以一心二用的高人就顯現出了巨大的優勢,從而在商場上搶占先機。

[編輯]
寓言:楚王脫帽
  春秋時期,楚王請了很多臣子們來喝酒吃飯,席間歌舞妙曼,美酒佳餚,燭光搖曳。同時,楚王還命令兩位他最寵愛的美人許姬和麥姬輪流向各位敬酒。

  忽然一陣狂風刮來,吹滅了所有的蠟燭,漆黑一片,席上一位官員趁機揩油,摸了許姬的玉手。許姬一甩手,扯了他的帽帶,匆匆回到座位上併在楚王耳邊悄聲說:剛纔有人趁機調戲我,我扯斷了他的帽帶,你趕快叫人點起蠟燭來,看誰沒有帽帶,就知道是誰了。

  楚王聽了,連忙命令手下先不要點然蠟燭,卻大聲向各位臣子說:我今天晚上,一定要與各位一醉方休,來,大家都把帽子脫了痛快飲一場。

  眾人都沒有戴帽子,也就看不出是誰的帽帶斷了。後來楚王攻打鄭國,有一健將獨自率領幾百人,為三軍開路,斬將過關,直通鄭國的首都,而此人就是當年揩許姬油的那一位。他因楚王施恩於他,而發誓畢生效忠於楚王。

[編輯]
故事:宋太宗裝醉
  《宋史》記載,有一天,宋太宗在北陪園與兩個重臣一起喝酒,邊喝邊聊,兩臣喝醉了,竟在皇帝面前相互比起功勞來,他們越比越來勁,乾脆鬥起嘴來,完全忘了在皇帝面前應有的君臣禮節。侍衛在旁看著實在不像話,便奏請宋太宗,要將這兩人抓起來送吏部治罪。宋太宗沒有同意只是草草撤了酒宴,派人分別把他倆送回了家。第二天上午他倆都從沉醉中醒來,想起昨天的事,惶恐萬分,連忙進宮請罪。宋太宗看著他們戰戰兢兢的樣子,便輕描淡寫地說:“昨天我也喝醉了,記不起這件事了。”

[編輯]
點評
  現代的領導,都難免遇到下屬衝撞自己、對自己不尊的時候,學學宋太宗,既不處罰,也不表態,裝裝糊塗,行行寬容。這樣做,既體現了領導的仁厚,更展現了領導的睿智,不失領導的尊嚴,而又保全了下屬的面子。以後,上下相處也不會尷尬,你的部署更會為你傾犬馬之勞。對於一個企業,領導者的心胸寬廣能容納百川。但寬容並不等於是做“好好先生”,不得罪人,而是設身處地地替下屬著想,這樣的老闆不是父母官,也稱得上是一個修養頗高的領導者。

  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。很多時候,我們都需要寬容,寬容不僅是給別人機會,更是為自己創造機會。同樣老闆在面對下屬的微小過失時,則應有所容忍和掩蓋,這樣做是為了保全他人的體面和企業的利益.

[編輯]
參考文獻
↑ 劉志海.托利得定理:言者無罪,聞者足戒(A).中國建材.2008,07:76
↑ 卡爾·文森著 黨寧譯.高效管理的60條絕對定律.哈爾濱出版社,2004年02月第1版.

本條目由以下用戶參與貢獻
村姑,角度盧武鉉,誤銘,丹。



開始留言:(注意!!!留言請勿超過300字)

言者: 性別: 年齡: 星座: 地區: 心情:

 

連結: 密碼:       


分享funP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plurktwitter

這是本區第264篇貼文  貼文時間: 2014年6月19日星期四 15時42分52秒   小編:MagicLin in 新竹市 歡喜貼文

最新更新頁面 上一層 上一篇 下一篇 回到本頁頂端 

|我是誰|我的最愛|一些照片|好文章|生活知訊|討論留言板|寫信給我|首頁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