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我是誰|我的最愛|一些照片|好文章|生活知訊|討論留言板|寫信給我|首頁|

齊加尼克效應 (本區共瀏覽次)


資料來源:http://wiki.mbalib.com/zh-tw/%E9%BD%90%E5%8A%A0%E5%B0%BC%E5%85%8B%E6%95%88%E5%BA%94

  齊加尼克效應

目錄
[隱藏]
1 什麼是齊加尼克效應
2 齊加尼克效應的實驗
3 應怎樣剋服齊加尼克效應
[編輯]
什麼是齊加尼克效應
  齊加尼克效應是指:因工作壓力導致心理上的緊張狀態。它源於法國心理學家齊加尼克曾經作過的一次很有意義的實驗。   1888年,美國第23屆總統競選之日,候選人本傑明·哈里森(1833—1901年)很平靜地在等候最終的結果。他的主要票倉在印第安那州。印第安那州的競選結果宣佈時已經是晚上11點鐘了,一個朋友給他打電話祝賀,卻被告知哈里森在此之前早已上床睡覺了。   第二天上午,那位朋友問他為什麼睡這麼早。哈里森解釋說:“熬夜並不能改變結果。如果我當選,我知道我前面的路會很難走。所以不管怎麼說,休息好不失為是明智的選擇。”   休息是明智的選擇,因為工作會帶來壓力。哈里森明白這一點,但他也許不知道自己所要對付的,實際上是因工作壓力所致的心理上的緊張狀態。在心理學上,這種狀態被稱為“齊加尼克效應”。

[編輯]
齊加尼克效應的實驗
  齊加尼克將自願受試者分為兩組,讓他們去完成20項工作。其間,齊加尼克對一組受試者進行干預,使他們路上工作而未能完成任務,而對另一組則讓他們順利完成全部工作。實驗得到不同的結果。雖然所有受試者接受任務時都顯現一種緊張狀態,但順利完成任務者,緊張狀態隨之消失;而未能完成任務者,緊張狀態持續存在,他們的思緒總是被那些未能完成的工作所困擾,心理上的緊張壓力難以消失。

[編輯]
應怎樣剋服齊加尼克效應
  齊加尼克效應告訴我們:一個人在接受一項工作時,就會產生一定的緊張心理,只有任務完成,緊張才會解除。如果任務沒有完成,則緊張持續不變。   隨著當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知識信息量的增加,作為“白領”階層的腦力勞動者,其工作節奏日趨緊張,心理負荷亦日益加重。特別是腦力勞動是以大腦的積極思維為主的活動,一般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,是持續而不間斷的活動,所以緊張也往往是持續存在的。   在實際工作中,他們大多沒有時間完成一項工作,再去做另一項工作,而是往往幾項工作重疊在一齊來完成,往往形式上是上班了,實際上還在思考問題,大腦並沒有休息。諸如報刊的編輯人員在出刊之前的“八小時以外”的時間里,仍然會考慮組稿、編排等情況;搞攻關項目的科研人員,研究課題經常會連綿不斷地呈現在眼前……,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醫務人員、工程師、作家身上,那些尚未解決的問題或未完成的工作,會像影子一樣困擾著他們。   有些壓力是良性的,它讓我們振作。但更多的來自於我們感到自己無力控制的事物的壓力,則往往導致齊加尼克效應,使我們更疲勞。   這種長期用腦過度,精神負擔過重,引起能量減低而產生的疲勞是不能從休息中得到完全補償,久而久之,釀成了知識分子最常見的多發病之一的神經衰弱症。   神經衰弱症是由於大腦的興奮和抑制功能失調,導致精神活動能力減弱,以容易興奮和迅速疲勞為特征,其主要表現形式為易疲勞、頭痛、頭昏、失眠、多夢、記憶力衰退、精神不振等。   如果對快節奏的工作處理不當或不能適應,則易產生緊迫感、壓力感和焦慮感,久之可誘發心身疾病。因此,學會緩解心理上的緊張狀態應是現代人自我保健的一項重要內容。   我們從小就學習到了“十年磨一劍”、“一寸光陰一寸金”、“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”、“梅花香自苦寒來”等成語諺語,對每個中國人來說都如數家珍,並且歷代傳承。仔細分析這些話語,可以發現中國人是只註重時間,不註重效率的。換一種不雅的稱呼便是一種“磨洋工”精神。如果人生百年,時間一點點消耗在這樣的署往寒來當中,其實是一種慢性自殺。   常見到這樣一幅對仗工整、筆力遒勁的對聯懸於教室的醒目位置,就是“書山有路勤為徑,學海無涯苦作舟”,從文學角度看本無可厚非,但作為至理名言,用以警戒後人卻有失當之處。作為一個健康完整的人,完全沒有必要在痛苦中生活。類似“鑿壁借光”、 “十年寒窗”等刻苦求學精神只能說學習方法不對。   我們不應當去效仿什麼“鐵杵磨針,滴水穿石”之類的精神。而應當換一種角度去尋求更高效的學習方法。在“苦”中是不可能學到更高境界的。如果張三打了三天三夜麻將,我們絕對不能用“刻苦”來形容他,而是說他在娛樂。那麼牛頓煮懷錶,郭靖苦練“降龍十八掌”,在精神愉悅上,與張三打麻將是一樣的。那種達到忘我的至高境界,絕對是一種超凡脫俗的精神愉悅,但在常人的眼光看來,他們是一種刻苦精神。   然而,我們卻往往只關註“艱苦”的表象,而忽略了精神愉悅的實質,這是本末倒置。正是在這種忽略的背景上,那種慢性自殺似的 “刻苦”行為在很多高尚的名義下大行其道,風靡全國。我們看一下現代的小學生,真可謂是“無絲竹之亂耳,有案牘之勞形”。孩子的探索求知的天性在這種桎梏至下一點點喪失,最後蕩然無存。   然而,正如學生必須要面對考試一樣,我們每個人還必須追求成功,追求那些屬於和不屬於我們的東西。問題的關鍵在於,應該怎樣去追求才能效率更高,才能不再痛苦,而變成一種人生的享受。   懷俄明州威爾遜市的傑克遜·霍爾壓力醫學學會行為醫學主任布魯斯·門羅認為,剋服齊加尼克效應的訣竅就在於找到一種辦法,讓人們感到自己擁有某種程度的控制力,儘管目前實際上是不可能加以控制的。有時候,這意味著需要人為製造控制,比如走到盥洗室里沖廁所。   這種行為,或者其他看起來毫無意義的類似行為,能夠打破持續不斷的齊加尼克效應的迴圈,使得當前應激物所產生的影響分流到其他事務中。此類手段有助於將壓力導向可資利用的水平,在這個水平上,人們獲得控制感,將不良壓力轉為良性壓力。

本條目相關文檔
畢業班學生為何學習如此緊張_析心理學中的齊加尼克效應 2頁
更多相關文檔

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
Angle Roh,Vulture,Zfj3000,Dan,李昌,方小莉,y桑.



開始留言:(注意!!!留言請勿超過300字)

言者: 性別: 年齡: 星座: 地區: 心情:

 

連結: 密碼:       


分享funP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plurktwitter

這是本區第230篇貼文  貼文時間: 2014年6月17日星期二 16時33分22秒   小編:MagicLin in 新竹市 歡喜貼文

最新更新頁面 上一層 上一篇 下一篇 回到本頁頂端 

|我是誰|我的最愛|一些照片|好文章|生活知訊|討論留言板|寫信給我|首頁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