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我是誰|我的最愛|一些照片|好文章|生活知訊|討論留言板|寫信給我|首頁|

忍辱 (本區共瀏覽次)
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hoto.php?fbid=294936317294562&set=a.120232388098290.21001.100003345877314&

六波羅蜜-智慧的完成   一法
淨空法師講述

 底下一條是忍辱,這也是世尊在《金剛經》裡面特別強調的。六度,實在講其他的,佛都說得很少,布施、忍辱這兩條說得最多。由此可知,忍辱重要!

  【忍辱,是安忍、順受之意。安心順受也。】

  這是很難做到的,可是非要做不可,為什麼?你要是不能忍,諸位想想,我們修行關鍵是在定、是在禪定,我們念佛求的是一心不亂,什麼事情不能忍,你還想得定?得不到!所以忍是定的預備功夫,必須能忍,他才會得定,他才能得一心不亂;換句話說,我們要想得一心,要想得定開慧,那就非修忍辱不可,離開忍辱沒有第二個方法,這非常重要。「辱而能忍」,本來這個忍是安忍的意思,翻經的法師把它翻成忍辱,這裡面有特別的意思。中國古時候的念書人很有氣節,所謂士可殺,士是讀書人,讀書人殺頭沒有關係,不可辱,不能夠侮辱。也就是說,中國知識分子對於辱是決定不能忍受的,看得很嚴重,殺頭都不在乎,侮辱不可以的。翻經的法師看到中國人這麼執著,忍辱,辱都能忍,那就沒話說,那一切都能忍,把這個看得這麼重,所以特別翻成忍辱。

  【辱而能忍,則無事不能忍。】

  忍的波羅蜜才真正能有成就。這種翻譯,是專門對付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、讀書人。

  【若聞佛法,遵照實行,不懷疑、不夾雜,為法忍。】

  安忍、順受範圍非常廣大,在日常生活當中,大概最難忍的是人事環境,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忍耐。忍下面一定有個讓,要忍讓,要能夠保持著自己心地的清淨平等,我們修持的功夫,才天天有 進步,不至於退轉。其次物質環境,還有自然的災害,都要能夠忍受。在這個環境裡面,無論是順境、逆境,要真正能夠不為境界所轉,你的忍辱有了功夫。求學、學佛也不例外,也要能忍。譬如學生在學校念書,從小學、中學到大學十幾年,十幾年他要沒有耐心,忍受不了,他就畢不了業,學業就不能完成。佛法的修學時間很長,不是一生、二生就能成功的,佛在經上常說,凡夫從初發心到圓滿成佛,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,要經歷無量劫,這麼長的時間,我們想想他是經過多少世捨身受身,要是沒有耐心,你怎麼能成就?我們在座的同修,本經佛為我們大家都授了記,世尊說得很好,這個經是為誰說的?為哪些人說的?為發大心者說,為發無上乘者說。我們在座的,我還看到有很多小朋友,他兩個鐘點也乖乖的坐在那裡,不簡單!那也是發大心,發無上乘心,他才能坐得住!都是過去生中多生多劫,非常深厚的善根福德。我們在末法時期能夠遇到這部經典,能夠在一起研究討論,決不是偶然的,世間沒有偶然之事,都是有很深的因緣。所以學佛要有耐心,沒有耐心決定不能成功。要用真誠心、清淨心、平等心、堅忍之心,要堅持、要忍耐,我們才能成功,這個真的是成大功。

  所以聞佛法要遵照實行,前面說過佛法要行不要住,也就是一定要實行、要去做;學了之後馬上就用得上,就在自己日常生活當中,不懷疑、不夾雜。不懷疑,兩種人不懷疑:一種人是把道理都搞清楚了,都搞明白了,他不懷疑了,死心塌地去照做;另外一種人是福德大的人,不是講福報大,是福德大,比福報還殊勝,福德大的人,他雖然理論不通,他也不想研究,但是他就肯老實做,這個人福德不可思議。我們看到有一些老太婆念阿彌陀佛,你問她:阿彌陀佛什麼意思?不知道!念了將來佛就接引我往生,她就懂這個,其他什麼都不懂,她就老實念,念了兩、三年,真的站著往生、坐著往生,我們一般人都比不上她,她不懷疑,這是福德深厚。《彌陀經》上講:「不可以少善根、福德、因緣」。她福德大,這是我們一般人比不上的。這兩種人不懷疑,除這兩種人之外,那個疑問就很多很多,沒有法子,避免不了的。我也曾經說過,疑問多的都是不老實,老實人就是善根、福德厚,他沒有疑問,他就是一句彌陀念到底,沒有疑問。疑問多了,就是不老實,當然愈多愈不老實,這是一定道理。不夾雜也很難,要有高度的智慧。實在講起來,經上講的一點都不錯,要多善根、多福德,多福德的人不懷疑,多善根的人不夾雜,他專,專精。

  江居士在《講義》裡也說到這樁事情,固然佛法要廣學多聞,廣學多聞看什麼對象,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。他舉出幾個例子,像中國歷史上,清涼,了不起的人,華嚴宗的祖師;智者是天台大師。古代這些大德,我們仔細去觀察,他們一生大概弘揚的只是一、二部經而已。是不是他故意做個樣子給後人看?江居士說:不是的!以一般人的能力來講,一生修一、二個法門就很了不起。何況我們在《華嚴經》上所看到的,五十三位法身大士,他們示現的都是學一門,正如同中國古代這些大德們,一生當中只弘揚一、二部經,這不是謙虛,這是事實。只有這樣,功夫才真正得力,才能夠徹底通達,什麼原因?他心定、他心淨,清淨心就生智慧。智慧現前,說實在的話,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不通達的。雖然一切都通達,他還是守住他自己這一門,什麼原因?他雖然通達,沒到究竟,沒有成佛,成佛才究竟。因此,他這個一門深入,要一直到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。

  實在說,最好的榜樣是大勢至菩薩,我們讀《楞嚴經》,他老人家說得最清楚、最明白,「我與五十二同倫」,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一門深入,同倫今天講志同道合的五十二個人,都是一門深入,五十二個人是指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、等覺、妙覺,是講這個。專修淨土、一門深入,大勢至菩薩代表的,這的確是無比的智慧。一般人只曉得佛門裡面,菩薩智慧第一的是文殊師利,不知道大勢至菩薩。文殊師利菩薩是廣學多聞,大家認為大勢至菩薩是一門深入,一門深入的智慧比廣學多聞的人高,高明很多!文殊菩薩到最後還是要念佛求生淨土,還是要向大勢至菩薩看齊。我們讀經,這些地方決定不能夠疏忽,裡面含藏的東西太豐富了,太微妙了。

  夾雜是嚴重的障礙,我們今天修持很難成就,就是心裡夾雜。不但夾雜著許多佛法,還夾雜著世間五欲六塵,這個成就當然難了。所以念佛為什麼不能得一心?念佛人聽說《金剛經》,《金剛經》不錯,也想念念。《普門品》也不錯、《藥師經》也不錯!不念《藥師經》,生病了沒人治!每一尊佛菩薩都想拜,每一部經都想念,這就叫做夾雜。你的功夫不純,你很難得清淨心。諸位要曉得,學佛目的在哪裡?目的就是要得清淨心,搞那麼多,得清淨心就難了,一樣就容易。所以你從一門上,你清淨心得到了,所有一切諸佛菩薩都歡喜,沒有一個不歡喜,你成就了!大家都祝福你。你天天拜這麼多佛,拜那麼多菩薩,念那麼多經,這些諸佛菩薩看到都搖頭,你搞錯了,真的是可惜,真是搞錯了。所以千萬不要拿我們凡夫心去測量佛菩薩,我不拜他對不起他,他怪我了;他還會怪你,他怪你他就不是菩薩,他是凡夫!所以你用這個念頭對待佛菩薩罪過很重,你把佛菩薩當作凡夫看待,你這個罪多重!佛菩薩的心都是清淨的、都是平等的,都是希望我們早一點成就。所以,夾雜是決定要不得。這是法忍。我們要從一本經裡頭入,其他的都不要去看,這個要忍,忍得住才行!你要是忍不住,偷偷的還去看別的,那就不行,一定要能夠忍耐,一門深入。

  【又如「生本無生」之理】

  這個般若經上說得很多,大乘經上也常說。

  【吾人能明瞭,能實行,為無生法忍。對治瞋恚。】

  這個對治極微細的瞋恚。證得無生法忍,那就是法身大士,所以那個瞋恚極其微細,不但我們沒有法子發現,即使阿羅漢、辟支佛、權教菩薩,也看不出他還有瞋恚,所以這是極其微細的。精進,底下講六度裡面的第四條:

  【精進,精有精細、精密二義。】

  有這兩個意思。「進步而不盲從,是精細。」我們講那個人很細心,這裡頭也有謹慎的意思,小心謹慎,對於自己的修學很慎重的去思惟、去選擇,絕不盲從,他的路子就純正,不會走上歧途,不會墮落在邪見,這個很重要。「進步而不躐等,是精密」,循序漸進;換句話說,守規矩,依照次第去修學,不貪圖快速,這是精密的意思。

  【精進對治懈怠】

  懈怠是我們無始劫來的大煩惱,世出世間法,一般人之所以不能成就,都是懈怠懶惰障礙了。由此可知,精進就是勤奮,但是勤奮沒有精進兩個字的意思圓滿。精是純而不雜,也就是前面講的一門深入,這樣進步不但快速而且穩當。然而世人初學很難見到,所以他大意了,疏忽了,沒有依照這個方法去做。

  【禪定是寄心一處,久後得定,得定即稱三昧。】

  禪定的修法,起初把心安在一處,時間久了就得定,得到定就叫三昧,三昧是梵語,音譯的,梵語叫三昧,中國意思叫正定,也叫正受,正常的享受。我們凡夫享受不正常,凡夫的享受,佛在經上講五類:苦、樂、憂、喜、捨。這種享受不正常,大家一定要知道。心有憂喜兩種享受,身有苦樂兩種享受,不苦不樂、無憂無喜叫做捨。統統都放下了,捨。捨不是很好嗎?是好,但是它時間太短了,它不能永遠保持,永遠保持就叫定。我們捨的時間很短暫,一遇到境界,苦樂憂喜又現前。由此可知,寄心一處是很高明的方法。前面說過,古大德的教學,為什麼教給我們一門深入?一門,心安住在一處,久了就得定。方法很多,有用參禪的方法,有用念佛的方法,有用持咒的方法,有用讀經的方法。讀經、讀一部經,才能得定!每天都讀,不要去換第二本。

  我們在《壇經》裡面看到,法達禪師讀《法華經》,他《法華經》讀了三千多遍。我們知道《法華經》是相當大的分量,有七卷,大概一天念一遍,三千多遍就是十年,十年念《法華經》,他心定了,相當的定功。所以到六祖會下,六祖幾句話一說,他就開悟了。我們為什麼開不了悟?我們心不定,道理就在此地。真正高明的善知識,看到你定到相當程度,幾句話給你一個啟示,你就恍然大悟,明心見性!特別是在禪宗裡,禪宗這些古大德,他們的手法妙極了,真正是成就人的。

  教下也不例外,一部經上下功夫。當然最好的,選擇讀經最好的,是要像《法華經》、《楞嚴經》這麼大部的,一天念一遍,念的時候要注意,要用真誠心去念、清淨心去念、恭敬心去念,要極其恭敬,你才能得定。經卷展開,從如是我聞念到信受奉行,不許打一個妄想,那叫修定!打妄想不行。經裡面有很多意思,可不可以想一想?不能想,一想把你的定又破壞掉了。不要去想經義,就是一直去念,這一種是很高明的修行方法。給諸位說,不僅是修定,這裡頭有戒還有慧,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;一部經你要念三個小時、四個小時,你就在那裡這三、四個小時修戒定慧。戒是什麼?前面說過,諸惡莫作、眾善奉行。你讀經就像面對著佛菩薩,聽佛菩薩的教誨,恭恭敬敬,一念不生,專心在諦聽,一個妄念都不起,那就諸惡都莫作。不但身不作惡,口不作惡,心裡面惡念都沒有,諸惡莫作。大乘經典是如來從真如本性裡面流露出來的真言,世出世間法第一善,讀經就是眾善奉行。戒具足了,不要一條一條去學,大小乘戒律統統具足了,都在其中。專心去讀,這就是修定。念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沒有念錯字,沒有念漏字,沒有念錯行,那是慧。你才曉得念經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,真修行!如果你在念經,一面念一面想經裡頭什麼意思,那就完了,戒定慧全部破壞掉了。所以讀經跟讀世間那些課本不一樣,世間學生讀課本是可以去想的,裡頭沒有戒定慧,讀佛經我們目的是修戒定慧,所以讀誦的時候不可以想意思。我要修定,用這個方法來修定,修戒、修定、修慧,這個法子妙得很!

  我們現在為什麼不選大部經,去選《無量壽經》?現在人沒有耐心,你叫他坐在那裡念三個鐘點,要他命!這怎麼得了,他受不了!所以沒有法子,才選一個適當的。小,《心經》很少,不管用,時間太短了,時間太短了不管用。看來看去,像《無量壽經》這個分量恰到好處,這部經如果你念熟,念到可以背誦,念一遍大概半個小時,半個小時不長也不短,一個人的心能定下來半個小時很難得!一天當中能夠把心輕鬆,一切妄念放下,讓自己的心定半個鐘點,很有受用,對於你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幫助,這是讀經的好處。讀經的方法一定要懂,就是決定不要去想經裡的意思,想經裡面的教訓,你讀完了以後再去想,那個可以,想想經上怎麼講的,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應當怎麼做,那個行。讀經的時候我是修定,讀完之後,我要把佛的教訓在我這一天生活當中去用上,這個可以想。這叫寄心一處,久後就得定。

  【對治散亂、昏沉、掉舉】

  可以對治這些煩惱。散亂,心散亂。昏沉,提不起精神來,特別在打佛七的時候,大家能夠見到,打佛七一止靜,有不少人打瞌睡、打呼,睡著了,打呼,那就是昏沉,精神提不起來。還有一種,一坐下來,不坐還好,一坐下來,心裡頭七上八下,妄念特別多,那叫掉舉,掉舉是妄念特別多。這是我們一般人的通病,如果有,不要怕,很平常,自古以來學佛的人多多少少都有,要用方法來對治。如果是昏沉很嚴重,你就不坐,別人都止靜坐在那裡,你到旁邊去拜佛,用這個方法對治昏沉。如果是掉舉,你就把精神集中起來修定,像前面講的觀照的功夫,那個功夫很得力,不要去打妄想,想佛經上或者是一段、或者是一句的教訓,你就觀想這些,能夠把妄念收攝住。

  【般若,是性體上發生的正智】

  也就是我們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的智慧,不是外頭來的。

  【不同世智辯聰】

  跟世間聰明智慧辯才不相干,世間這些東西不是般若智慧,這是我們必須要明瞭、要清楚的。簡單的說,自性真實的智慧,先要曉得自性是什麼?自性是真心,真心就是清淨心,就是平等心,真心起作用就是般若智慧。前面說過,我們的真心不起作用,原因在哪裡?我們有分別,把我們的妙觀察智障礙了;我們有執著,把我們的平等性智障礙了。所以修定,妄想、分別、執著統統放下,統統捨棄了,心恢復到清淨,恢復到平等。清淨、平等起作用,就是平等性智、妙觀察智,這兩種智現前,你處事待人接物、辦事就是成所作智,內心裡面就是大圓鏡智,就這麼一樁事情。這才曉得,清淨、平等的重要性。《無量壽經》好!古人稱它為第一經,有道理。經題上就標示清楚,「清淨、平等、覺」,修什麼?就修這三個東西。這三樣是一而三、三而一,一個得到了,三個都得到,所以我們淨宗法門修行的重點,這三個裡面著重在清淨心。

  【對治愚痴】

  智慧開了,愚痴就沒有了。

  【能破無明毒害】

  六波羅蜜裡頭,唯有般若波羅蜜能破無明,換句話說,就能證法身。

  【實行一切法之功夫,能不著相,即是般若。佛法最重定、慧。】

  不但大乘,小乘也不例外,沒有定慧就不能夠成就。本經世尊就是教導我們要開般若智慧,不但要開般若智慧,而且要開最殊勝的金剛般若智慧。佛在這部經上把這些道理、方法、境界,都跟我們圓圓滿滿的說出來了。要從哪個地方去開?也就是說,從哪裡下手,從哪裡去做?不著相,行一切法。所以經上有兩句很有名的話,六祖在這兒開悟的,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。實在講,這一句經文裡面,應無所住,行於布施;應無所住就是應無所住,行於布施就是而生其心。



開始留言:(注意!!!留言請勿超過300字)

言者: 性別: 年齡: 星座: 地區: 心情:

 

連結: 密碼:       


分享funP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plurktwitter

這是本區第110篇貼文  貼文時間: 2014年5月15日星期四 21時39分22秒   小編:MagicLin in 新竹市 歡喜貼文

最新更新頁面 上一層 上一篇 下一篇 回到本頁頂端 

|我是誰|我的最愛|一些照片|好文章|生活知訊|討論留言板|寫信給我|首頁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