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我是誰|我的最愛|一些照片|好文章|生活知訊|討論留言板|寫信給我|首頁|
參考消息十一-熊光濱
參考消息十一-2005-06-24
患童血清S100B蛋白對診斷唐氏症有實質意義
唐氏症是一種最為普遍能造成智能遲鈍的遺傳性疾病,在孕婦中的發生率高達1/700。
約95%以上是第21對染色體上21q22與2-q22.3位置,所謂唐氏症關鍵區,DSCR的一些基因過分表現所造成。
這些DSCR基因產生的蛋白質如APP,
SOD-1與S100B,一般又與神經退化型失序有關。
S100B是S100鈣結合蛋白家族一員,與細胞生長及分化有關,它在神經系統中主要是由星細胞分泌而來,S100B毫摩爾級含量能造成星細胞與神經細胞的凋亡,許多研究指出,S100B長期高量表現與老人癡呆症有關,但是一直沒有人研究唐氏症患童S100B血中濃度變化情形。
慣常的唐氏症診斷使用a-胚胎球蛋白與游離的絨毛膜促性線素,本文著者以6到120月的42位對照組,與12到132個月的48患童對照S100B濃度,發現患童平均中值為1.354ng/ml比對照組0.38ng/ml大上很多,有診斷上實用價值。
Netto,
et al
Clin
Biochem 38 433~5 2005
Ontogenetic
changes in serum S100B in Down syndrome patients
開發以尿液胸腺素b15為前列腺癌標誌的一種酵素免疫分析法
過去二十年來,PSA的廣泛被使用來做前列腺癌篩檢工具,使得前列腺癌能夠被早期被診斷出來,但是,PSA對於預測結果與指導療程貢獻不大。
胸腺素b15可以與G型肌動蛋白單體以1:1比例結合,控制肌動蛋白的聚合作用,影響細胞移動,在癌細胞轉移過程中有重要意義。
以胸腺素b15為目標做組織切片染色,被用來預測中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。
本文著者專注於開發適當抗體,希望由體液中以酵素連接法篩出胸腺素b15與前列腺癌關係。
著者開發了倆種兔子抗體、九種雞抗體與四種小鼠單抗,並與其他胸腺素交叉比較期專一性。篩出配對抗體靈敏度在ng/ml範圍,同批不準確率在5%以內,批間差CV值在10~15%之間,本實驗採用了36位前列腺癌病人的標本,在七個復發患者中找到了五位,對預測術後患者前列腺癌復發可能,具有重要意義,但是,因為靈敏度較差,仍然需要進一步較大規模臨床實驗結果證實其實用性。
Clin
Biochem 38 558~71 2005
Development
of a sensitive and specific enzyme-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for thymosin
b15, a urinary biomarker of human prostate cancer
開發一種撿測IA-2自身抗體與同時測定GAD65的非同位素分析法
撿測蘭格罕氏小島細胞各種抗原;如胰島素、GAD65【glutamic
acid decearboxylase isoform 65kD】與IA-2【insulinoma
associated antigen-2】所產生自身抗體,是一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診斷依據。
傳統上,我們都認為放射免疫分析法式比酵素免疫分析法靈敏,因此對前敘自身抗體,一般都適選用碘125免疫分析來定量。
本文著者以基因重組抗原GAD6與IA-2鵿肽604~979片段吸附在96孔盤內,然後與血液標本培育,血中自身抗體吸附在96孔盤上,再與連接有生物素的抗原培育,最後用鏈卵白素與山葵過氧化酵素共軛物加以定量,靈敏度為15單位毎ml比放免高達八倍。
本方法專一性達100%,沒有其他自身抗體會干擾,最大的賣點是,可以用來做大規模一型糖尿病病患篩檢工作。
Chen,
et al
Clin
Chim Acta 357 74~83 2005
Sensitive
non-isotopic assays for autoantibodies to IA-2 and to a combination of both
IA-2 and GAD65
標準化-實驗醫學的新挑戰
實驗醫學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有用訊息,這些資訊必須與實驗方法論、檢驗試劑、儀器以及操作時間與操作地點無關,才能協助醫護人員作出正確醫療決策,服務病患。因此,檢驗室量測的標準化,成為實驗醫學的優先考慮。
近年來,在IFCC及其他國際組織贊助下,已經開始了一些重要酵素與心血管相關蛋白質的標準化努力。
本文由度量衡標準化角度出發,來撿視它對量測系統能產生那些補強作用?
標準化先要有量測參考系統的觀念,這個系統包括了參考實驗方法與參考標準,彼此交互為用作為校正基礎。
同時,被測物應該分為兩種,一為A組可由國際單位追溯具明白化學結構物,二為B組物以不均質狀態存在於生理液中,且不易由國際單位追溯,倆種物質是以不同觀念來標準化的,酵素被歸類於兩者之外。
另外,參考用的標準材料”可替代性”,是重要的議題,理論上重組的純化蛋白質,可以一級標準姿態,直接使用於日常檢驗中,但是未經廣泛的”可替代性”實驗,不可以直接運用。
著者強調IVD生產商要;一、建立參考標準物來源庫及標準量測方法,二、參考實驗室之間建立網絡,三、合作開發新參考標準物及標準量測方法,四、持續開發可被接受的新參考標準物及標準物量測方法。
最後,臨床驗證是每一階段必須注意的手段,有只有這樣做,大眾才能認知到一種臨床檢驗標準化可以接受的誤差是有多大?
Panteghini,
M & Forest, JC
Clin
Chim Acta 35 1~12 2005
Standardization
in laboratory medicine: New Challenges
循環adiponectin與血漿脂肪酸輪廓
脂肪組織現在已經被認知到能分泌一系列會影響蛋白質、碳水化合物與脂肪代謝的蛋白質。
Adiponectin就是脂肪組織分泌由244個胺酸組成的蛋白質,它以半生命期約數小時的情況在血液中循環,與肌肉中脂肪酸氧化有直接影響。
最近adiponectin引起人們興趣是因為,有實驗證明它除了有抗發炎與作用與抗血管硬化性質外,還能阻止肌肉中脂肪壘集,降低血糖與增進胰島素功能,並改善飲食誘發胰島素耐受性。
由此看來,食物中脂肪酸的品質與量,可能與醣尿病患者是否會產生胰島素耐受性有直接關係。
血液中循環的adiponectin濃度可能對避免二型糖尿病惡化有幫忙,本文量測116位正常人血液脂肪組成與量,希望找出與血液中循環的adiponectin濃度關係,實驗結果證明;一、血液中高棕櫚油酸與荳蔻由酸與低adiponectin濃度結合在一起,二、血中DHA高的健康人血液中循環adiponectin濃度明顯亦高。
高循環adiponectin濃度如能在大規模床實驗中,證明能有效減緩及預防二型糖尿病,則食物與藥物控制有效提高adiponectin濃度,將為治療二型糖尿病開闢一條新路。
Fernandez-Real,
J-M, et al
Clin
Chem 51 603~9 2005
Circulating
adiponectin and plasma fatty acid profile
骨質代謝尿液標誌物-osteoclacin
量測骨質更換標誌物,如成骨細胞與噬骨細胞活性相關蛋白質,對全身骨骼代謝情形提供了動力學與快速解析。某些骨質更換標誌物能量測骨折危險、骨質流失率與嚴重性,更已經證實對監測骨質酥鬆症具重大意義。
Osteoclacin,
OC是其中標誌物之一,OC在成骨過程中為成骨細胞所分泌,以各種型態存在血液中,並經分解代謝後由尿液排出。
OC一般經由血液測值,來供做骨質更換率診斷的參考,但是血液中OC分子可能是由成骨細胞生合成新生而來,又可能是在重新吸收過程中,由骨骼框架上脫附而來。
因為僅重新吸收之OC具有臨床意義,致使如果在量測血液OC時,無法區分新合成OC與重新吸收之OC,則量測血液OC意義不大。
OC大分子經分解代謝後,小分解片段在尿液中壘集,可能是反映骨骼代謝情形的較好標誌物。
筆者等由開發抗體著手,針對1,044位年老婦女尿液中,中段、大段與全段OC設計免疫分析法,證實三種方法量測尿液OC,均可以反映出受測者全身骨骼代謝情形。
Ivaska,
et al
Clin
Chem 51 618~28 2005
Urinary
osteoclacin as a marker of bone metabolism
辨識親異質性抗體干擾與分析方法有關
本文著者在使用倆種不同的自動免疫分析儀,測試了七種被測物以後,下了如標題這樣的結論。
所謂親異質性抗體反應,是在做免疫分析時,經常出現,人血液對動物免疫球蛋白產生反應所出現的干擾。
多年前發現這種現象以後,自動免疫分析儀生產商使用了一些配方,降低干擾然而卻無法完全去除!
因此,親異質性抗體反應一般被認為是存在,而不時需要加以注意的。另外有一些簡單手工處理方法;如可以買到的分析前處理管HBT以及添加聚乙烯醇PEG沉澱免疫球蛋白,但是並不清楚這兩種簡單方法是否適用於一般免疫分析法?
本文選擇七種激素免疫試劑
在Acess2及Elcsys兩種分析儀上,比較HBT與PEG前處理方法的差異,證實HBT比PEG法收率好很多,但是各種跡象顯示,使用HBT的高收率是假相,因為標本一經稀釋結果有很大變化。
本研究結論是:降低親異質性抗體反應干擾方法的有效性,會因為測定方法與使用儀器不同而有所變化,在去除親異質性抗體反應干擾的努力中,必須小心反覆辨證。
Ellis,
MJ & Livesey, JH
Clin
Chem 51 639~41 2005
Techniques
for identifying heterophile antibody interference are assay specific study of
seven analytes on two automated immunoassay analyzers